愛吃水果的?!适陆虒W研究案例之一
時間:2009-02-18
來源:
作者:
點擊:次
(北京北海幼兒園 張希)
《愛吃水果的?!肥且粋€圖畫故事,主人公是小動物,故事情節(jié)擬人化,符合中班幼兒的心理特點。同時繪畫形象生動,主題突出,適合中班幼兒看圖講述,有利于幼兒展開聯(lián)想與想象,有利于幼兒充分表達。為此,我們把它選為中班故事教學研究的材料。
第一次活動
活動目標:
1.喜歡文學作品,能夠理解故事的意義。
2.有一定的識圖能力,能用完整的話表述。
重點提問及幼兒回答:
引導幼兒觀察第一幅圖。
提問:你在圖中發(fā)現(xiàn)了什么?這是在哪里?有誰?(重點引導幼兒觀察故事的主人公及故事發(fā)生的地點。)
回答:小牛在果園里。
提問:什么樣的果園里。
回答:長滿水果的果園里。
引導幼兒觀察第二幅圖。
提問:你在圖中發(fā)現(xiàn)了什么?他在做什么事情?
回答:有很多水果。主人喂小牛吃各種水果。
引導幼兒觀察第三幅圖。
提問:在什么時候? 發(fā)生了什么事?
回答:晚上,主人生病了。
引導幼兒觀察第四幅圖。
提問:主人怎么了?看到主人病了,愛吃水果的牛怎么樣?
回答:小牛給主人買藥,帶主人去看病。
引導幼兒觀察第五幅圖。
提問:小牛在做什么?
回答:小牛在擠各種各樣的果汁奶。
引導幼兒觀察第六幅圖。
提問:主人喝了這么多有營養(yǎng)的果汁奶會怎么樣?
回答:主人喝了這么多果汁奶,病就好了,他們都變得很愛吃水果,身體特別棒。
研討與分析:
第一次活動后,中班組教師開展了研討,大家認為這次活動中存在以下問題:
1.教師的提問直接指向圖片表現(xiàn)的重點內容,答案是唯一的,并且幼兒只要用一兩個詞或詞組作答即可,這樣的提問無法調動幼兒積極思維,也不利于幼兒完整表述。如,教師提問:“這是在哪里?有誰?”依照畫面所示,幼兒往往這樣回答:“在牛棚里。有牛?!睆亩荒苡行еС钟變和暾v述。
2.教師的回應單一化,大多只是重復幼兒的答案,而不是向幼兒提出進一步思考的問題;或只是以“好”給予肯定,而不是針對幼兒不同的回答給予相應的評價。這樣的問答形式制約了師幼互動,也限制了幼兒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
為此,我們進一步反思、研討了以下兩個問題:
一是看圖講述的目的是什么。我們重新審視并分析了故事活動,認為幼兒閱讀圖畫書的關鍵是在觀察圖片的基礎上抓取圖片的重點信息,理解圖片間的關系,分析圖片的大致含義,進而掌握看圖的方法,養(yǎng)成自主閱讀的良好習慣。而教師教學的目的是幫助幼兒梳理經(jīng)驗,引導他們完整表述圖片中表現(xiàn)的內容。
二是教師的提問是為了什么。我們認為提問應該直接服務于活動目標,幫助幼兒逐步梳理思路,最終提高幼兒的表達能力。而這次活動的提問并不利于幼兒的語言表達,主要因為問題太過細致,限制了幼兒的主動思考和表達。所以,在第二次活動中,我們重新調整預設的問題,并把活動目標定位在培養(yǎng)幼兒的識圖能力和閱讀習慣,理解故事的發(fā)展脈絡,培養(yǎng)幼兒對閱讀的興趣。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