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5-06-16 來源:紅纓教育 作者:客戶中心 點擊:次
一、一起運動
多數(shù)媽媽都不是那么熱衷運動,而爸爸的運動神經(jīng)通常比較發(fā)達(dá),也更樂意流汗,就讓爸爸帶著孩子固定去打球、跑步、騎腳踏車、一起看球賽,享受運動的快樂。不過每個孩子肌肉發(fā)展與領(lǐng)會運動竅門的速度不一,爸爸盡量帶孩子“玩”運動就好,別過于求好心切。帶兒子打棒球時,應(yīng)避免如“你怎么投球像女生一樣無力”這類貶損女性的語言。
二、敢于冒險
媽媽偏“守”,小孩不在視線范圍就會不由自主的焦慮。小孩三歲以后,特別需要爸爸,帶他們往外探索、出去探險。因為爸爸可以接受孩子不舒服的時間也比媽媽長,孩子受點皮肉傷,爸爸通常不會大驚小怪,孩子若遇到危險,爸爸也能及時反應(yīng)。
三、動手做,想辦法
路不只一種,不試不會知道,是很多爸爸覺得“天經(jīng)地義”的事。目標(biāo)清楚加上喜歡動手做的特質(zhì),會讓爸爸傾向一件事不會只有一種標(biāo)準(zhǔn)答案,不必太鉆牛角尖,也不一定要等到萬全準(zhǔn)備后才出手,要靈活、隨機應(yīng)變,才能適應(yīng)這個快速改變的世界。
四、愛媽媽
家里的小孩隨時在觀察與吸收“爸爸對待媽媽的方式”,這會影響他們?nèi)蘸蠛彤愋缘南嗵帯?/p>
若是媽媽不快樂,倒霉的是小孩。因為多數(shù)家庭還是媽媽陪伴小孩的時間長,如果媽媽是主要管教者,爸爸要支持媽媽,不要爭奪管教權(quán),而是去理解媽媽為何那樣做,或適度帶媽媽抽離執(zhí)著的狀態(tài)。比方換手照顧小孩、安排夫妻相處時間,即便是兩人一起送小孩去上才藝課,利用等小孩的空檔喝咖啡、聊聊天,都能幫媽媽充電。
五、做家務(wù)
爸爸若能自幼兒時期就讓孩子自然和異性孩子玩耍、相處,以及從小帶著兒子做家事、教兒子做飯,或教女兒幫腳踏車輪胎打氣,除了能讓孩子更有生活能力,也能減少孩子對兩性的刻板印象。
(供稿:郭彤洋 校對:郭彤洋 張潔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