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5-08-11 來源:紅纓教育 作者:客戶中心 點擊:次
“食育”,顧名思義,即飲食教育,是指人們通過各種各樣的活動學習與食物相關的知識,獲得有關飲食的正確知識,養(yǎng)成健康的飲食習慣,從而達到健康養(yǎng)生的目的。“食育”這個專用名詞是由日本學者創(chuàng)造的,該詞的創(chuàng)造者將“食育”與德育和智育相提并論,以強調(diào)它的重要性。“食育”提倡者認為應該讓兒童通過認識食物和參與種植等活動,來習得正確的飲食行為。這些理念一經(jīng)提出,旋即引起日本普通民眾乃至政府的高度重視,2005年,日本政府頒布了《食育基本法》。我國有學者也從2007年起呼吁“食育,從娃娃抓起”,上海的一些小學已將“食育”納入課程。
我認為,將“食育”引入學前教育具有現(xiàn)實意義。眾所周知,入園時還由帶養(yǎng)人喂飯的幼兒不在少數(shù),嘴里含著飯不會咀嚼而流淚的幼兒也非罕見,挑食、偏食的幼兒更是不計其數(shù)。幼兒及早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習慣,習得正確的飲食行為至關重要。
實施“食育”可從3個“H”,即“Head”(知識、理念)、“Heart”(情感)和“Hand”(實踐)三個路徑著手。
首先,幫助幼兒對飲食形成正確的認知??梢酝ㄟ^游戲、教學活動幫助幼兒認識各種食物的來源以及它所具有的營養(yǎng)價值。也可以通過游戲、科學探索活動幫助幼兒對不健康食物可能帶來的危害有足夠的認識。例如,對于許多不愿吃蔬菜的幼兒,可以通過讓他們辨認各種可供食用植物的形狀,了解這些植物的生長過程,進而懂得它們對人體生長所具有的不可或缺的作用。展示的是象山海韻幼兒園的孩子們每天在觀察植物的生長情況并認真記錄。我們有理由相信:他們對植物生長的知識知道得越多,對可供食用植物的喜愛之情就會與日俱增。
其次,幫助幼兒從情感上悅納有利于人體健康的食物。飲食行為看似純粹的生理性行為,實則頗受心理的影響。孩子們之所以偏愛某些不健康食物,如油炸食品、膨化食品、燒烤食品、飲料等,是因為這些食物能強烈刺激味覺和嗅覺,并使人產(chǎn)生旺盛的食欲,從而拒斥那些味道一般的健康食品。為此,我們可以通過各種教育實踐活動幫助幼兒從情感上逐漸對健康、營養(yǎng)食品產(chǎn)生喜愛之情,遠離垃圾食品,從而形成良好的飲食行為。
最后,讓幼兒參與實踐。圖3顯示的是日本2歲的孩子在種植紅薯。“食育”的一個重要途徑是讓孩子在親手種植的過程中加深對健康、營養(yǎng)食品的了解,并在參與食品制作、品嘗自己勞動成果的過程中增進對健康、營養(yǎng)食品的認識和情感,從而克服挑食、偏食的壞習慣。
希望我們的學前教育工作者能嘗試深入地開展“食育”,期待每個幼兒都能習得良好的飲食行為,從而擁有健康的身體、美好的未來!
(供稿:張潔瓊 校對:張潔瓊 郭彤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