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6-06-27 來源:紅纓教育 作者:客戶中心 點擊:次
本文作者二花小姐,旅居澳洲數(shù)十年,用文字記錄自己在澳洲育兒的經(jīng)驗與感受。
女兒還是小娃兒的時候就非常的大方,玩具、食物都樂意與其他大人小孩分享,我暗自慶幸生了個大方的女兒,可以高枕無憂啦!
但到了約3歲左右,她突然開始"自私"起來,什么東西都"Mine!Mine!"“這是我的!是我的!”小玩伴到家里玩,只要碰到她的玩具她就沖過來搶走,我心里警鈴大作——“糟了!我的孩子怎么都不愿意分享?怎么變得這么自私?再這樣下去以后一定沒有朋友!”
強迫分享,女兒眼中的不舍和擔心讓我震驚
于是,我開始要求她分享,要她體會對方的心情、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每次她不讓別人碰她的玩具,我就跟她說,“你想想看啊,你不分給cc玩,他是不是好難過?要是你去cc家他也什么都不給你玩,你是不是也好難過?”常常好說歹說,甚至半威脅半強迫,她才愿意放手。
我以為我走在成功教養(yǎng)的路上,直到有一天女兒把手上的東西讓出去了,我一回頭,正好對上女兒盯著別人手中她心愛玩具的眼神,她的眼里有不舍、有擔心、有期盼。不舍的是她必須放手、擔心的是對方會不會像她愛她的玩具那樣好好對待、期盼的是對方趕快把東西還給她。那種心情彷彿是母親把手里的新生兒交給別人、又像父親在紅毯上把女兒的手交出去。我突然一身冷汗,天啊!我錯的太嚴重了!我以為我在教孩子"分享"的美德,其實是在強迫她放棄保護自己心愛東西的權(quán)利!
我們只重視“分享”,而忽視了“輪流”
所以,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叔叔阿姨,還有陌生路人們,孩子有不分享的權(quán)利!請不要再拿“一起玩比較好玩”,或英文說的“Sharing is caring”來壓孩子了!因為聽了“Sharing is caring”這句話,很多人就說,西方教育從小教孩子學習分享,所以我們的孩子也要能學會這種社交技能,我們的教養(yǎng)才有國際觀。
但是爸爸媽媽們,這樣的觀點,是有偏見的!字典里"分享"指的是:跟他人共同享有,但是英文的"Share"用在教導孩子這個觀念時,卻是偏向于:"take turns",輪流。而不僅只是把自己的東西讓人家玩。
我常常要求孩子分享,卻沒有注意到要輪流,孩子愿意放手我就松了一口氣,算是任務完成,這樣的分享孩子根本不服氣,她只知道他的東西一去不回了,對她什么好處?愿意放手,只是因為要聽媽媽的話,其實壓根兒沒有學會分享的意義,因為她根本沒有得到分享的樂趣,幾次下來,她甚至不希望請朋友到家里來玩了!
沒錯,西方幼兒園和學校的老師的確很強調(diào)孩子要學習"share",我在家庭托兒培訓時也是不停地強調(diào)這個觀念。但那是因為在那個環(huán)境里,所有的物品、玩具本來就都是共有的,就連得到的關注都是要平分的,當然要懂得share,懂得take turns!但這種分享的精神并不無限延伸到日常生活里,西方教育主張的是理解孩子的心情、尊重孩子的選擇,即使是親如手足也不例外。
要是弟弟想要姊姊的某樣東西,我絕對不會要求姊姊"share",反而是告訴弟弟,“那是姊姊的寶貝,她想要保護它,她有權(quán)利不分給你,不是每樣東西都一定要share”。當然,我也會告訴姊姊,“如果你今天跟弟弟share,下次他有特別的東西他就也愿意跟你share, 那你們都能玩到不同的東西,也不錯啊!”但是至于她最終的決定是什么,我都會尊重,也要求弟弟要尊重姊姊的心情。
尊重孩子“不分享”的權(quán)利
對于孩子私有的物品,絕對不強迫分享!一味地要求孩子分享,要他們體會別人得不到分享的感受,但是誰又來體會孩子想保護自己心愛玩具的心情呢?
尤其孩子在進入2歲后,開始發(fā)展“隸屬”的概念,所有他的私人物品都可以變成孩個體的一個延伸,因此占有欲特別的強烈,這時候強迫他們分享玩具,等于是叫他把身體的一部份借給人家,不跟你拼了才怪!我們不也說“親兄弟、明算賬”嗎?不share不代表不care,正因為care, 所以不強迫別人share!
拒絕沒有節(jié)制的分享
這是女兒3年級期末時學校發(fā)回的單子,學校安排了“馬路安全”的活動,請孩子帶自己的安全帽到學校,愿意把自己的滑板車或腳踏車借給大家輪流使用的孩子也可以自愿帶到學校,單子上還特別強調(diào)了(紅線處):如果你的孩子不想跟別人"分享"他的滑板車或腳踏車,那就千萬不要帶來!
因為往年都是每個學生自己帶自己的滑板車或腳踏車去,今年我只瞄了一眼單子想說比照辦理,便叫女兒去準備要帶哪一臺車去,女兒回答,“我不想帶去!因為我怕被那些男生弄壞了,今年有幾個男生很粗魯!老師說只有你想share才需要帶去!”(她的怪中文文法害我還想了一下什么意思)沒錯,寶貝,你的東西愿不愿意跟人家分享,你絕對有權(quán)利選擇,其他人都必須尊重!
很多大人濫用“分享”一詞,不只要求自己的孩子分享,還去要求別人的孩子分享,好像不跟你家的孩子分享,這個孩子就小氣、就沒家教。“分享”是一種愉悅的心情,是一種自愿的行為,絕對不是“義務”,也不是可以用來要求別人的“權(quán)力”。
"分享"固然是毋庸置疑的美德,也是社交必備的技能,但是沒有節(jié)制的分享一樣會造成家庭、社會問題(家有對朋友超大方的老公的媽媽們應該會點頭如搗蒜吧…)。因此,想要孩子學習“分享”,父母可以以身作則、可以曉以道理、可以引導,但記得在合理的范圍內(nèi)盡可能地尊重孩子的決定,也讓孩子自己承擔后果。
(供稿:郭彤洋 校對:張潔瓊 郭彤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