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6-08-10 來源:紅纓教育 作者:客戶中心 點擊:次
別人家的孩子,每年都在變。
去年夏天,因為暑假必做的100件事,美國孩子火了。今年夏天,掛在爸媽嘴上的又是誰家的孩子?毫無疑問,坐在德意志戰(zhàn)車上的孩子們贏了,他們甚至趕在德國隊捧起大力神杯前,就獲得了中國父母們的贊許。
認真的中國爹娘更是翻出網(wǎng)上瘋轉的德國孩子的各種教育清單,艷羨著別人家的孩子。
第一份清單:《德國孩子幼兒園活動清單》。上面寫著德國孩子在幼兒園里進行的各種活動——
參觀消防警察局,跟消防警察們一起學習滅火知識、躲避火災的常識。
參觀郵局,看看一封信是如何從家里到達郵局,又被投遞出去的。
參觀市政府,認識市長,看看這個為他們服務的市長是什么樣子的。
去自由市場,拿著錢,學習怎樣買東西,區(qū)別自由市場跟商店的不同。
去花圃,參觀花圃的種植,學習分辨花草植物。
參觀圖書館,學會了如何借書、還書。
去坐有軌電車,學會記住回家的路線。
每周都跟老師去超市買東西,學習付錢,選擇貨物。
第二份清單:《德國孩子的家務清單》,網(wǎng)傳每個德國家庭都會給孩子布置一串類似的家務事——
二至三歲的孩子要做的家務:幫助鋪床、把玩具和兒童讀物從地上撿起來、飯前把紙餐巾放到桌上、幫助準備寵物飼料、把襪子套在手上撣灰塵、幫媽媽拿掃帚、幫家長[微博]把衣服掛上衣架、澆花。
三至四歲的孩子要做的家務:擦灰塵、喂寵物、到門口取回地上的報紙、睡前幫助媽媽鋪床、把自己的臟衣服放到裝臟衣服的籃子里、幫助家長把從超市買回來的菜拎進家、到信箱里取回信件。
四至五歲的孩子要做家務:擦桌子椅子、擦灰塵、獨自鋪床、吃完飯后把臟碗拿到水池邊、媽媽做飯時在旁邊幫忙、幫助媽媽把疊好的干凈衣服放回衣柜、澆花。
五至六歲孩子要做的家務:照顧寵物、拖地板或者用吸塵機洗地毯、倒垃圾、疊衣服并把衣服放進衣柜、秋天時幫助父母掃落葉、整理房間、自己準備第二天要穿的衣服、把洗干凈的餐具放回櫥柜。
第三份清單:《德國7歲兒童認知世界清單》。據(jù)傳這是德國教育研究部的一項科研項目。研究者們走訪了各種人群,從150多份訪談記錄中,總結出來一份69項體驗的“清單”——
體驗過自己存在的重要性。例如,聽別人說過“你要是在場該有多好啊”、“我們上次聚會就是少了你”等稱贊的話。
既有贏的意愿,也能承受輸?shù)慕Y果。
體驗過壓抑的心情。不會把饑餓誤認為是憤怒,把勞累誤認為是悲傷。懂得一些心理因素之間的基本聯(lián)系與影響,諸如情緒波動有可能導致尿床等。
原諒過成人某次不公正的懲罰。
知道表示情緒波動的形象比喻。例如,“像一只氣球‘砰’地一聲炸了”,“像水滿得從桶里溢了出來”。
有過情緒體驗。例如,自己學習進步曾引起周圍人愉悅滿意的情景。
有過親情體驗??催^父親刮胡子。
曾與父親一起做過家務。例如,做飯、擦桌子、鋪床、做手工;曾單獨與父親度過整整一天的時間;生病時得到過父親的悉心照顧。
有過身體體驗。體會過人體在水中的浮力;會蕩秋千,體會過身體與秋千之間相互的作用力。
在床上打過枕頭大戰(zhàn)(即與1人或若干人把枕頭扔來扔去地瘋玩)。
這些和德國孩子相關的網(wǎng)傳清單都是真的嗎?
作為意志如同德國戰(zhàn)車般擰的水瓶座,鹿姐姐這幾天苦挖真相。
先來說說第三份清單,有報道稱主持這項調查的是德國比較教育專家艾申波茜博士,包括69項兒童體驗在內(nèi)的研究成果,最后被她收錄到了《小腦袋,大世界》一書中。
鹿姐姐在幾大網(wǎng)上書店檢索后,果真找到了這本書。書的封面上就寫著:150份訪談調查,69項兒童體驗,14條教育箴言。一些網(wǎng)站的作品目錄里還介紹說,這69項清單甚至有兩個版本,一份是1996年的,一份是1999年的??吹竭@里,相信大家也明白了,這事基本靠譜。
再來說說另外兩份清單。鹿姐姐請來的幫手是《在德國,我們這樣上中學》的主編徐徐,能夠集結30多名華裔“移二代”在德國上重點中學的真實經(jīng)歷,可見徐徐在德國當?shù)氐募议L緣有多好。更重要的是,徐徐自己的兒子也在德國上學,今年讀小學4年級,掐指一算,正是經(jīng)歷過這些清單的年齡。
徐徐認真讀了這些清單后,回復鹿姐姐:這些清單上的內(nèi)容確實蠻科學的,我兒子差不多就是這樣長大的。
徐徐說,兒子上幼兒園時,每逢節(jié)日,老師都會讓孩子做餡餅或蛋糕等有節(jié)日氣氛的食物,關鍵還是去糕點店,在真正的廚房里操作。
6歲時,兒子從幼兒園帶回一張證書,上面寫著:你被通過允許使用剪刀了。徐徐說,這份證書后面是,老師不僅教了孩子怎么用剪刀,還教了怎么遞剪刀,如何不讓剪刀傷害到自己,傷害到別人。
“這樣的技能證書還有很多,而且非常細化。”徐徐說,兒子學游泳就是從小海馬(獨自能游幾米后,得到的獎項)、銅牌、銀牌,一路學過來的。
這些看上去有些機械的證書,卻是德國教育的特點,徐徐說,德國教育做得很細致,給孩子很強的規(guī)則感。所以到七八歲時,進門把鞋子擺放整齊、自己的柜子整理干凈等這些日常行為規(guī)范,都不需要家長一遍遍嘮叨,孩子們在幼兒園時就學會了。
這幾天杭州正在討論的垃圾分類問題,在德國小朋友眼里,也不是個難題,在幼兒園,他們通過各種游戲,將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垃圾弄得明明白白。進入小學后,孩子們還要學習專門的社會行為規(guī)范課,學校對這門課的重視程度一點都不亞于數(shù)學、德語課。
前幾天,徐徐和兒子去商場買鞋,本來只打算給兒子買一雙的,結果遇上特價,徐徐一下子買了3雙,原本她以為兒子會很開心。但在回來的路上,兒子卻很認真地告訴她:“媽媽你給我買得太多了,我覺得這樣對你不公平。”
徐徐說,在德國這樣的教育下,孩子會有很強的公平感和成功感。就像世界杯時,她問參加足球俱樂部的兒子,如果給他1000萬元,他會不會踢黑球,小男孩思考了一會兒,嚴肅地回答:“我不會,雖然我也愛錢,可我更愛我的球隊。”
嗯,這就是今夏最火的別人家孩子的故事。
(供稿:張潔瓊 校對:張潔瓊 郭彤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