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6-11-07 來源:紅纓教育 作者:客戶中心 點擊:次
相信不少家長都會經(jīng)常接到老師發(fā)的任務清單,例如準備兩個空礦泉水瓶子、收集幾個盒子,或是做一些手工作品。部分家長抱怨:老師布置的哪是孩子的作業(yè),明明是在拼爹拼媽嘛!因而引發(fā)了一系列的“討伐聲”:幼兒園不該布置作業(yè)、幼兒園作業(yè)是家長的負擔等等。
可是老師眼里,這些不過是親子小任務,是小任務,不是作業(yè)!可是家長很多還是不理解。今天我們就來聊聊為什么要做親子小任務?
布置親子小任務,其實是給忙碌的父母一個絕好的機會,靜下心、放下手機來和孩子待在一起,了解孩子在幼兒園究竟做了些什么?
一起查找資料、使用工具、完成作品,也許過程會不太順利,或是占用了很多大人的休息時間,可是這樣不是也很有意思嗎?孩子在和家人一起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一點點成長。
老師其實并不在意交上來的作品有多精致完美,只是希望家長和孩子能多一些這樣的機會,這些珍貴的親子陪伴時光才是美好的體驗。小任務,講求的是共同完成,不是要比誰家爸媽手更巧,更不是為了攀比!
拿到作品后,老師其實對制作的過程更感興趣,一般會詢問孩子,在制作過程中,你做了什么,正面肯定孩子的參與與付出,而不會以結果為導向,單純地評價作品做得是好是壞,所以家長的著重點不是結果,而是享受過程 ,不用糾結對齊與否,涂色均勻與否,孩子參與的越多、留下的痕跡越多,才是老師最樂見的。
不是所有的問題都能夠在幼兒園解決,有些體驗性的、拓展性的內(nèi)容,還需要課外補充加強;孩子在幼兒園要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而任務意識是其中重要的一項。老師想要的不僅僅是孩子帶來的作品,更多地是要培養(yǎng)孩子的任務意識,并且小中大班的小任務會有所不同,大班當然更多是為幼小銜接做準備。
怎么做親子小任務,才能讓孩子喜歡家長又省力?
1、收集材料的活兒交給孩子做
收集材料、準備工具等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我們盡可能地放手讓孩子自己做,更多的參與不僅可以提高孩子參與的積極性,讓孩子知道這是他自己的小任務,而不是爸媽的,減少依賴性。同時對孩子來說,也是一種鍛煉,他會越來越有自己的想法,越來越能干。
2、制作過程中是言語交流的好機會
完成任務時,別光顧著埋頭苦干,多和孩子溝通,用什么材料、怎么制作、怎么分工……和孩子一起商量,在做的過程中,可以和孩子說說一些原理、一些好方法以及指導,需要父母動手做的部分,可以反過來,要求孩子做小老師指導家長。他的手還做不了的,就用語言來代替,利于語言發(fā)展的同時,更利于良好親子關系的維系。
3、重視孩子自我評價
每一次小任務完成后,別急著評頭論足,先請孩子自己說說,是不是喜歡,覺得自己哪里做得很棒,如果是小制作的話,甚至可以請孩子發(fā)散思維,進行一些場景的想象、故事的創(chuàng)編等等。通過小任務,正確正面地評價自己也很重要。
4、收藏、展示孩子的作品
幼兒園通常會把孩子的親子制作展示出來,到學期末再發(fā)回給家長,如果可以,在家也給孩子一個能夠展示作品的地方吧,或者是妥善地保存好,時不時地拿出來一起回味。這對孩子來說,他更容易記住這段有意義又溫暖的經(jīng)歷。
(供稿:郭彤洋 校對:張潔瓊 郭彤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