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04-25 來源:紅纓教育 作者:客戶中心 點擊:次
當今,“追喂”成為了孩子們普遍存在的問題——孩子在前面跑,父母或爺爺奶奶拿著碗在后面追喂飯。孩子不開心,家長也煩。
如果家長一直給孩子喂飯,甚至每天“填喂”、“追喂”,不僅費力不討好,更會對孩子造成嚴重影響!
案例
【案例一】
A姑娘特別愛吃,辦公室抽屜裝滿了零食,飯量特別大。每天就是吃、吃、吃!體重據說180斤,來公司不到一年都坐壞了3把椅子了,行政的經理都翻白眼了,這簡直影響我們年底的成本控制呀!
據小A說,從小奶奶就怕她吃不飽,每次都喂很多,很多時候都是等她都吐了才停止喂。就這樣她越吃越多,可是吃再多似乎都不飽,結果就是越來越胖,最后就現在這個樣子了。
小A是典型的喂飯導致的內部感知力遲鈍,因為從小就是被喂喂喂!她們從來不需要自己感知飽了而指揮手和嘴巴停止進食。
其實在嬰幼兒期間,讓寶寶自己感知饑餓、飽漲是非常重要的感知發(fā)展。但喂飯就是這個感知能力發(fā)展的最大殺手。如果小A奶奶和媽媽知道了當年喂飯的嚴重后果,時間倒流他們一定不會再拼命喂飯了。
【案例二】
成成媽媽不是追著給孩子擦汗、就是追著喂水、喂水果或糕點。但是成成還是班上最瘦小的,幼兒園三年都要老師喂飯、話也說不清,小朋友也會起哄嘲笑和欺負成成。
上了小學,成成媽媽還是追著成成喂飯,又是哄又是祈求。其它孩子都自己吃的很香,只有成成嘟囔著嘴,不怎么吃。
成成的語言能力進步也不大,還是有點含糊,稍微復雜點的就說不清楚,急起來還大喊大叫!也有人委婉提醒成成媽媽:成成這么大了,可以自己吃了!成成媽媽一臉愁容的說:他自己吃撒得到處都是,喂都吃了不了幾口,不喂那不得餓死!
7歲多的男孩,如果媽媽不喂自己就吃不了飯,這是多么可怕呀!不僅如此,成成對吃飯沒有一點興趣。
媽媽的喂飯毀掉了一個小男孩最基本的能力和對生活的熱愛!
喂飯帶給孩子的壞處
1、喂飯可能導致孩子缺乏饑餓和飽脹的感覺、營養(yǎng)失衡
缺乏饑餓感的孩子會因為沒有進食的足夠動機而完全或部分喪失吃飯的興趣,人生的三大樂趣一下就失去三分之一了!缺乏飽脹感的孩子就會像可憐的小A姑娘一樣,吃起來沒有節(jié)制,可能把自己塞得像個大充氣球一樣也全然不知。
2、喂飯可能影響孩子的手部靈活性和手口協調性
我們吃飯的時候,因為眼睛無法看到嘴巴,要把食物準確無誤的送到嘴里需要良好的手口協調性。一直被喂飯,長大吃飯就會經常把湯湯水水灑在身上。
3、喂飯可能阻礙口腔功能,進而影響吃飯、語言等
小時候家長不給娃機會讓TA多咀嚼、多吞咽呀!心疼娃被卡住、被噎著!后期會影響口腔功能,比如說話,發(fā)音等都會受影響!
4、喂飯還可能令寶寶變丑
我們的咀嚼肌和頜骨發(fā)育需要大量的口腔活動,如果3歲前缺乏這些活動則可能導致面部肌肉僵硬、上下頜骨不能很好閉合等問題。這些孩子可能面部表情僵硬、暴牙或地包天等。
5、喂飯讓孩子缺失童年樂趣,影響性格和生活態(tài)度
案例中的成成,童年是灰暗的!想必每個媽媽都不希望自己的寶寶有著這樣的童年記憶!雖然媽媽每天無微不至的追著喂飯、喂水、擦汗,可是這孩子就這樣生生被廢了。
吃個飯都覺得難如登天的人,還指望他成就事業(yè)、家庭和人生?能不得厭食癥就不錯了!
6、失去吃飯的樂趣
由于喂飯環(huán)節(jié)的部分原因是快速完成吃飯,有時家長一邊喂飯一邊催促寶寶快咽,導致寶寶失去吃飯的樂趣,也容易誘發(fā)厭食或挑食。
家長給寶寶喂飯過程中,寶寶閑著無事干,因此孩子會東張西玩、離開吃飯位置跑來跑去、玩玩具、看電視等,或家長給孩子講故事等,導致寶寶不專心吃飯,形成注意力不集中的壞習慣。
7、導致孩子手操作協調性差
嬰幼兒時期是寶寶手協調運動能力逐漸獲得和發(fā)展的時期,自己完成吃飯過程,體現寶寶動作平衡和手眼協調能力的發(fā)展,是以后孩子學習能力的基礎;
而家長喂飯,使寶寶失去了學吃飯這個寶貴而重要的動作平衡和手眼協調能力訓練的機會。
8、缺乏自我服務能力和獨立性
自己完成吃飯過程是寶寶自我服務能力的具體表現,自我服務能力與孩子今后的獨立性和認知能力密切相關。
喂飯使寶寶缺乏自我服務能力和獨立性,今后容易出現依耐、懶惰、生活能力低下、無責任心、害怕困難等從而嚴重影響孩子的前程。
"愛吃的人才會熱愛生活!"你看看那些吃貨們,為了尋找那獨特的味道,不畏艱難、不惜金錢,努力奮斗就為享受那一口美味。
如何讓娃好好吃飯?
有的媽媽對此不以為然,孩子的成長習慣養(yǎng)成不是一天兩天就能搞定的,還有媽媽會說"孩子就是不好好吃飯,不喂怎么行?"我敢說多半是被你們慣出來的,下面教你們幾招讓娃好好吃飯,放了他們吧,別再喂了!
1、減少零食,從家長自己做起。"言傳不如身教",孩子模仿能力極強,家長飲食習慣不健康,自然會影響孩子。零食可以給,卻不可過量,尤其垃圾食品應盡量不給,以免影響孩子吃正餐。
2、增加趣味,促進孩子的食欲。讓孩子一起參與做飯的過程,如買菜、洗菜等,在食物做法上要盡可能有變化,選購孩子喜愛的餐具,讓孩子自己進食等等,都會增加孩子吃飯的樂趣。
3、充足的睡眠,適量的運動。這會使孩子的胃腸道功能保持在最佳狀態(tài)。
4、固定開飯時間。開飯時間一到,家人盡量一同在餐桌上用餐。給孩子適量的飯菜,家人吃完時要同時收走孩子的食物,無論吃完與否,不再給任何零食。
做到正餐定時給,過時不候。久而久之,孩子便會養(yǎng)成定時、定量吃飯的習慣。
5、與孩子做一些游戲。在吃飯時間,家長可以與小孩做些小游戲,增加吃飯的樂趣。比如,對小孩子說,我們來數數字,數到3的倍數時吃一口飯,比比誰更厲害?
6、家長可以給一些小獎勵。當小孩自己主動把飯菜吃完,家長可以滿足小孩子的一個小要求。當然,這種方法不能經常用,不然也會寵壞小孩的。更會讓小孩子認為只要我吃飯了,就可以要自己的東西。偶爾用用還是可以的。
7、還有一種方法,比較殘忍一點。那就是,不要喂小孩子吃飯。當小孩不吃時,家長要做到堅決不喂飯。等到小孩餓了,他就會自動來吃的。當然這個是針對比較大的小孩。這種方法家長慎用,因為有些小孩很賭氣的,餓著也不吃飯。
培養(yǎng)獨立自主、積極樂觀的孩子,請從讓孩子獨立吃飯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