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05-15 來源:紅纓教育 作者:客戶中心 點擊:次
美國從幼兒園就開始并注重孩子如何表達自己觀點了,美國人認為如果連你自己都不為自己說話,都不為自己爭取權(quán)益的話,誰會幫你呢?”歐美普遍把這個視為孩子的基本社交能力。這個能力的鍛煉需要家長和學校老師相互配合,總的來說有以下幾點:
讓孩子知道:表達出自己的意見很重要
現(xiàn)在已經(jīng)有很多家長都會征求孩子意見,比如衣服、鞋子選什么款式,房間墻壁想涂成什么顏色,晚飯吃飯還是吃面等等,只要不是什么原則性問題,都會尊重采納孩子的意見。其實除了一些生活小事,大事上也不妨和孩子討論討論,比如一些熱門的新聞事件,同樣可以問問孩子的看法。
有時孩子的看法可能聽起來幼稚可笑,但請不要直接下結(jié)論,盡量支持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即使你不同意,也可以鼓勵他,“你的想法很有意思”。
大多數(shù)孩子都很敏感,如果有些事情爸爸媽媽會問他的意見,而另一些事卻從不和他討論,勢必會讓他感覺到:有些事我說啥都是不算的。
其實無論什么事,孩子都可以有自己的看法,都有把想法說出來的權(quán)利。如果孩子在“大事”上能有自己的意見和見解,“小事”上就更有自信去表達了。
有些家長可能會有疑問,如果把孩子完全當大人看,凡事問問他的意見,會不會亂來?比如要是問他要不要睡覺,那肯定是繼續(xù)玩不想睡啊。當然,對于自制力還不夠強的低齡孩子,我們尊重他的意見,給他選擇的權(quán)利,但也要適當限制一下選項哦,比如同樣是睡覺這個問題,可以問孩子,5分鐘之后睡還是10分鐘之后睡,玩一盤桌游后睡還是聽兩個故事之后睡?
讓孩子學會:如何表達“不 ”
遇到一些自己心里不樂意,感到不舒服的情況時,很多孩子是不知道該怎么說。這里有一張孩子,可以幫助孩子:它提醒孩子,遇到不合理自己不樂意的事情時,不要像老鼠一樣溫和順從,不要像狐貍一樣狡猾欺騙,也不要像獅子一樣怒吼咆哮,正確的態(tài)度是要Be assertive,自信、堅定地維護自己的權(quán)益。這是一種客觀的共贏思維,考慮的是雙方需求的交集。
比如孩子正在看一本書,另外一位孩子突然過來鬧著要看,把書搶走,看看這3種態(tài)度的區(qū)別:
Passive(被動):(默默地)好吧,你拿去吧~~
Aggressive(侵略性的):(上前搶回來)你干什么?把書還給我!
Assertive(堅定地說):這本書我正在讀,請把它還給我,我讀完了你可以看。
很顯然,assertive既保護了自己,也考慮到別人,這是說“不”的正確方式,也是一種思維習慣。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留心多給孩子舉例子,比如排隊時有人突然插進來,可以這么說“我是排在他(前面一個人)后面的,隊尾是那位穿了黃色外套的阿姨”。維護了自己的權(quán)益,也給了對方幫助;比如家有兩寶要搶電視,可以教他們“媽媽說今晚是我的電視夜,由我來選擇看什么,明晚輪到你,到時你可以看你喜歡的”……
讓孩子懂得:堅定表達并不難!
懂得很多道理,但到了實踐的時候,孩子可能還是會猶豫,他會擔心,當他說不,說出不同想法的時候,別人可能會生氣,會不跟他玩了??朔@種顧慮,沒有別的辦法,只有多跟孩子練習習!
如果你裝得很自信堅定,你就會開始感覺到自己真的很自信堅定了。這個 “裝” ,其實就是不斷地練,一開始可能很不自然,所以感覺是 “裝” 的,而練著練著就習慣成自然了。那么,Being assertive需要練些什么呢?
練說話的姿態(tài):
包括說話的聲音和姿勢,要有合適的音量,不能太小聲,顯得很沒底氣,也不能太大聲過于激動。
身體也要挺直,不能弓著身子顯得過于謙卑,因為你和對方是平等的。
說話時注視對方的眼睛,眼神要真誠,不能東漂西移,如果盯著別人眼睛很難做到,可以看著額頭到鼻子之間的區(qū)域,這樣自己比較舒服,對方也會感覺你在注視著他。這招我以前上演講培訓課時也學過,的確很管用。
練說話的措辭:
該說些什么呢?最重要的,是要把自己的感受說出來,之前我曾經(jīng)在分享美國小學社交課堂時提到的“I message”, 就是很好的套路,用四個“關(guān)鍵詞”這樣組織語言:
I feel(我感覺到)… 表達了自己的感受
When(當…的時候)… 陳述客觀事實
Because(因為)… 陳述客觀事實
I would like(我希望)… 對自己和他人都公平
同樣是書看了一半被搶走的例子,可以這樣說,“當你把我的書搶走時,我很不開心,因為我還沒有看完,我希望你把它還給我,等我看完之后你可以看。” 這里有個小技巧是,多說自己的感受,自己希望怎么樣,少指責對方怎樣不對,也就是句子盡量用“我…”開頭,而少用“你…”,溝通會更加順暢。
其實平時和孩子溝通中也可以用到,順便也給孩子做示范。比如媽媽正在收拾房間,孩子過來搗亂,一邊嚷嚷“媽媽陪我玩”一邊把整理好的東西弄亂,這時,與其說“你怎么這么不聽話,把東西弄得亂糟糟”,不如說“媽媽好不容易收拾好,現(xiàn)在又亂了,我又得重新收拾,媽媽好累啊,而且這樣就更沒時間陪你玩了”。
人都愛面子,孩子也不例外,有時明知理虧,但聽到批評,難免會第一時間對抗起來,相反如果從自己的角度出發(fā),說出自己的感受和難處,很可能會得到理解和幫助呢。而且, 耳濡目染多了爸爸媽媽這樣的表達方式,孩子自然也會模仿。
“為自己說話” ,我感覺不僅是孩子,我們很多大人也需要練習。這其實也是整個華裔群體的普遍弱點。
告訴自己,也告訴孩子:
If you don’t speak up for yourself,
who else will?
如果連你自己都不為自己說話,
都不為自己爭取權(quán)益的話,
誰會幫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