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04-16 來源:紅纓教育 作者:客戶中心 點擊:次
在生活的壓力下,很多父母都不容易,難免會不經(jīng)意間把壓力和焦慮傳遞給孩子。但請不要刻意對孩子進行"匱乏和貧窮教育"。
一邊給孩子買東西一邊抱怨,孩子可能因此認為自己不配,從此不敢表達正常的需求。在貶低和委屈自己的同時,失去了價值感和安全感。
"貧窮后遺癥"的可怕之處在于:
1、因為貧窮,而產(chǎn)生低自尊,覺得自己沒用,沒本事。
總是在潛意識里不斷在貶低自己,覺得自己不配享受,一花錢就產(chǎn)生負罪感。即使有錢了,也很難改變自己的這種貧困模式。
2、金錢至上,一切為了錢而活,淪為錢的奴隸。
他們的人生里,一切以金錢為中心,心境與價值感隨金錢的大小起伏,一生為錢所困,為錢所累。
3、 嚴重缺乏安全感,對生活中的困難反應過度。
無法進行長遠的考慮,總是把注意力集中在短期的事情上。對壓力過度敏感,特別害怕出錯,難以承受失敗,因為在他們看來,失去就是萬劫不復。
一個人時時覺得自己很窮,是一種莫大的痛苦。
作家埃德加布萊索在一個故事中說,如果孩子從小就把自己當成一個'窮人",她一輩子都會是個"窮人"。
這里的窮,不僅僅指物質上的匱乏,也包括生活中的壓力感和不確定性。
從小就被灌輸"缺錢"的觀念,孩子還有可能形成強烈的"金錢崇拜",渴望有錢又舍不得花錢,嚴重影響著自己的認知判斷能力。
這常常會造成兩個極端。
一、因為窮而陷入自卑,長大后成為生活和事業(yè)的失敗者。
他們可能會因為特別節(jié)省而失去了很多朋友,也因此失去可以改變命運的機會,一生無力擺脫貧窮的命運。
二、因為窮怕了,所以長大后特別為錢拼命,甚至不擇手段,失去理智和底線。
他們自尊心特別強,非常愛面子,即使在別人眼里很成功,骨子里也一直沒有安全感。一生都在為追求財富而拼命,不敢松懈,不能停歇。
《人民的名義》里的祈同偉和趙德漢,就屬于這種類型。
文章《為何貧困是一種疾病》的作者庫珀,40歲時年薪超過70萬美元,擔任過投資銀行的經(jīng)理,還是杜魯門國家安全項目的成員。
這位看起來事業(yè)有成,家庭幸福的成功人士,卻有一種非常強烈的不安全感,常常焦慮,甚至自我懷疑,不敢要孩子,因為總覺得沒有攢到足夠的錢。
我還認識一位老太太,兒子經(jīng)營著一家公司,她卻習慣隨地揀瓶子、收集破爛,兒子怎么也無法阻止她。
很多人抱怨家中老人過度節(jié)省,明明經(jīng)濟好轉了,依然過著從前的窮人生活模式。自己不舍得花錢,還干涉年輕人花錢。
那是因為很多被窮固化了思維的人,再好的經(jīng)濟條件也無法改變內(nèi)心深處的"貧窮"。
真正可怕的,不是因為貧窮無法給孩子有質量的生活,而是把貧困的意識傳遞給孩子,讓他一生心窮。
所以,做父母的千萬記得,不要在孩子心上刻下窮的烙印,它決定著他們未來的價值取向,處理不好足以扼殺他一生的幸福,甚至殃及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