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08-15 來源:紅纓教育 作者:客戶中心 點擊:次
01
中國民間流傳一句諺語“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它概括了幼兒心理性格發(fā)展的一般規(guī)律。
每個孩子都是一個原生的精靈,有著各式各樣的性格色彩。在漸漸長大的這條路上,他們又會循著同一條軌跡左右游離,不斷向前。
這條軌跡,就是孩子的年齡特點。
如果家長們能夠正確的掌握孩子的年齡特點,順應天性而因材施教,教育定會更輕松,也會更高效。
2016年,江蘇一對母子發(fā)生了一件啼笑皆非的事情。
3月20日上午,江蘇無錫學前街派出所接警稱:一年輕女子騎在7樓窗臺上大吵大鬧,準備跳樓。
民警、120救護車、消防官兵、巡特警都來了。結果虛驚一場,原來是家中7歲的兒子不肯寫作業(yè),媽媽跳樓威脅。孩子哭著拉媽媽,媽媽爬下窗臺也哭了。
接警的女民警講述了遼寧鞍山相同的事情:男孩放學后不肯寫作業(yè)一直在玩,母親說了幾句不起作用,居然拿刀嚇唬他。孩子跑進臥室打電話報警,“警察叔叔,有人在家拿刀要砍我”……
這些讓人哭笑不得的事情,也讓人倍感惶恐。我們不得不思考:違反孩子自然成長規(guī)律的教育,不僅事與愿違,更會誤孩子一生。
泰戈爾說過,一切教育都是從我們對孩子天性的理解開始。
而作為父母的我們,首要的便是真正了解孩子的年齡特點。
02
現(xiàn)代教育理論認為,孩子3歲和7歲的時候是成長發(fā)育的兩個重要節(jié)點。在7歲這一階段所形成的性格,對孩子將來的學習、事業(yè)、婚姻、家庭等方面都會造成重大影響。
西方耶穌會也有句格言:“把孩子交給我,只要7年,我就能還給你一個男人”。由此可知,7歲對人一生的影響尤為重大。
今天,我們就來談談7歲的孩子,他們的心理和行為特征是怎樣的。
7歲的主旋律是孤獨與退卻
7歲的孩子沒有了6歲般的橫沖直撞,多了一些退卻和孤獨。
盡管他也有快樂的、生氣勃勃的時刻,但卻不再像6歲時那樣和你頂嘴,也不那么喜歡與人交往,而更喜歡自己獨處。
常如家長所說“你怎么呆這么久啊,我以為你不在房間里呢”。
在學校表現(xiàn)為怕老師,不自信,有時還會拒絕同學一起玩的邀請。
7歲孩子往往沉浸在自己內心世界中,他很容易“忘事”。
孩子常常會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他對幫忙做家務不感興趣。別人要他做什么事時,往往老半天不回答,也不行動。
他生活在自己的秘密花園里,哪怕瞪大眼睛看著你說話,他其實都并沒有注意到你說的是什么,對外界充耳不聞。一碗小米飯和桌子底下對他們來說可能就是一個五彩繽紛的秘密花園。
同時,比如你叮囑他做個什么事情,他明明答應了,到頭來卻忘記了,往往記性不佳,容易分心。
7歲的生活充滿了感傷的基調。
孩子會覺得別人不喜歡他,有意找他麻煩,甚至幻想他不是父母的親生孩子,所以家里人才會虐待他,凡事往壞處假想。
由于他很在意別人(尤其是媽媽)對他的評價,擔心別人(或者媽媽)看不起他、討厭他。因此生活總是裝滿了傷感的基調。
7歲孩子有追求完美情節(jié)。
在學習上表現(xiàn)之一是他們寫作業(yè)時會反復擦啊擦啊,一點不滿意就擦掉重來。
當然,也因為孩子開始懂得在意別人怎么評價他了。準確地說,他開始很在意老師怎么看待他,開始有心想做個讓老師滿意的好學生。所以,他在意上學不遲到、作業(yè)要寫好了。上學時常常因為怕來不及跟媽媽生氣,在時間上也會很焦慮。
生活中很多地方總表現(xiàn)得很“拖拉”,例如穿鞋時會因為鞋帶綁得不夠好,多次解開重來,以至于一個很小的事情都會“磨蹭”很久。
7歲的孩子常常會讓媽媽抓狂、甚至不自知的發(fā)脾氣,但是,并不因為你脾氣發(fā)得足夠大,孩子就能從7歲年齡的特點里跳出來。
03
然而,一年級是孩子是否能適應小學生活的關鍵時期,小學階段又是培養(yǎng)孩子學習習慣、生活習慣的黃金時期。作為家長,我們該如何去打開7歲孩子的世界呢?
第1把鑰匙是“耐心”
因為7歲孩子悶而且慢,你首先需要確認他的確接受到了你的信息。
例如,讓孩子“去把垃圾倒了”,你需要蹲下來,看著他的眼睛,說完了請孩子重復一下。
然后,你需要提醒他、再提醒他、再再提醒他??傊?,耐心些,寬容些。千萬別發(fā)火,假如你實在沒有耐心,那就自己去倒吧。
同時,孩子在時間觀念上的欠缺,那只是他在感知時間的過程。
為應對孩子出門磨蹭,有位媽媽分享了她的方法——階段時間訓練法。
在與孩子達成準點出門的共識后,為他設置10分鐘穿衣服、5分鐘刷牙、2分鐘穿鞋……等不同時段的鬧鐘,并告訴他我們還預留了10分鐘,你可以超時在10分鐘內(減少孩子的焦慮)。
孩子按部就班,跟著時間依次把事情完成。經過多次訓練,孩子在時間上的安排越來越得心應手了。
當然,除了方法,最重要的一定是耐心。收起你抓狂的表情,冷靜的坐好,別站著給他施加壓力,并面帶笑容的鼓勵他,“這次穿衣服快了,又進步了喲”。
第2把鑰匙是“想得開”
這是針對孩子什么都往壞的方面想象的特殊心理和行為。
孩子控訴他的朋友怎么欺負他了,他的老師怎么專門挑他的不是了,他的腿怎么疼得肯定得了什么了不得的病了……你當然不必很當真地去找朋友家長、找老師、找醫(yī)生,去說個明白。
你可以簡單地當“錄放機”:“哦,你覺得同學們討厭你了。”你也可以試試追問一句,“是怎么回事呢?”表達你的傾聽與關注,共情式的討論是最有幫助的。
不過,注意避免過度的說法,比如說“老師是個小氣鬼”。你不能否定孩子的知覺,你應該接受他們的感覺,然后引導他們轉向積極、健康的一面。
還有,當孩子用一些很負面的話語來“對付”你時,比如“你怎么老是叫我做這做那的”、“你總是嫌我不好”、“我討厭你!”時,你最好不要和他分辨,“我哪里給你很多事情做了?”、“我沒有總是嫌你不好的意思”。這在他的心里會覺得你 “越抹越黑”。
第3把鑰匙是“講道理”
7歲孩子有追求完美的傾向,不過,恰是因為他的追求完美,這時的孩子比6歲時容易“受教”多了。
他會樂意接受你的指教、批評,從頭再來一遍,而不再像6歲時那么容易生氣、沒有肚量了。
如果你和孩子一起制定了一項規(guī)則,那么請你一定堅持做到,而不是一遍又一遍地威脅而不見行動。那樣等于培養(yǎng)你7歲娃把你的話當耳邊風。
04
???????
真正的教育是順應孩子的天性,因材施教,而不是把蘊含著無數(shù)可能性的孩子,斧斫修剪成平庸的樣子。
不是健談才是乖孩子,不是拖拉就一身毛病,也不是注意力不集中就覺得孩子不聰明。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不需要有參照地去教育。
孩子身上所具有的“毛病”,實則都是他這個年齡階段該具有的特點,是他必經的成長歷程,他們只是在7歲時接受了自然給與的不同指令,展現(xiàn)著各自最真實的模樣。
身為父母的我們應該做的,是順應孩子的天性,根據(jù)其年齡特點進行適當?shù)匾龑Ш图右越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