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11-20 來源:紅纓教育 作者:客戶中心 點擊:次
你家孩子也膽小嗎?
一位媽媽帶著孩子到理發(fā)店。小男孩剛坐下,突然緊張地抓住媽媽的衣角:“媽媽,我要回家。”當理發(fā)師幫小男孩圍上理發(fā)衣,“嗡嗡嗡”的理發(fā)器響起時,小男孩突然“哇”一聲大哭,他一邊哭一邊把手伸向媽媽:“媽媽,不要理發(fā),不要不要……”當理發(fā)器靠近時,小男孩更是從椅子上跳下來,朝媽媽撲去……
“跟孩子說了無數(shù)次不用害怕,但是沒有用,下一次還是害怕剪頭發(fā)。我鄰居有個小一歲的小女孩也是,因為害怕剪頭發(fā)而嘔吐……為什么小朋友那么容易害怕呢?”這位媽媽問我。
?即使是一些不需害怕的事物,為什么小朋友經(jīng)常會感覺害怕?
寶寶們出生后,會對那些看起來或聽起來恐怖的東西感覺恐懼,這是他們天生的警覺系統(tǒng)。維也納的神經(jīng)科學家斯蒂芬妮.霍爾曾經(jīng)做過一項研究,她發(fā)現(xiàn),即使是6個月齡的小嬰兒,他們從沒有看見過蜘蛛和蛇,但是當他們看到一些蜘蛛和蛇的相片時,瞳孔會擴張,臉上露出恐懼。孩子們這個警覺系統(tǒng)的核心,實際上是大腦中的杏仁核。
當小朋友看到似乎暗藏著危險的事物時,大腦杏仁核馬上被激活,讓孩子表現(xiàn)出恐懼的同時,孩子常常也會表現(xiàn)出逃跑或反擊的舉動。比如那些在理發(fā)器下逃跑的小朋友,或感覺威脅而沖動打人的孩子。小朋友這些行為,是不是跟我們的祖先在原始森林遭遇猛獸的場景很像呢?當他們遇到猛獸或毒蛇,不是迅速逃跑就是把對方打倒,這種天生的本能,才能讓人類一代代地生存到如今。所以,這種深藏在大腦深處的恐懼,能對小嬰兒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
小朋友會莫名其妙感覺害怕的常見表現(xiàn):
除了上面幼兒說提及的孩子們害怕剪頭發(fā)外,下面這些也是常見的表現(xiàn)
比如,有些小朋友會對電吹風、吸塵器的聲音感覺害怕;
比如,有些小朋友會對戴口罩、拿著針筒的護士感覺害怕;
比如,有些小朋友會對在大街上發(fā)氣球的小丑感覺害怕;
比如,有些小朋友會對動物園里張著大嘴、露出鋒利牙齒的動物感覺害怕;
比如,有些小朋友會在下雨天,會被打雷和閃電嚇得大哭不止……
?這其實也是小朋友學習恐懼的方式
精神病學家Seth Norrholm說,人類的很多恐懼,都是出生后慢慢學會的。這是為了讓小嬰兒適應未來不同的生活環(huán)境,因為危險的東西是會變化的。當小朋友遇到一些從表面上看來恐懼的東西,但隨著接觸越來越多,才慢慢發(fā)現(xiàn)其實一點也不危險,就像上面提到的發(fā)氣球的小丑先生。與此同時,當小朋友遇到一些從表面上看來很和善安全的東西,比如人販子,隨著認識得越來越多,小朋友便會對那些故意送玩具糖果的陌生人警惕。所以,學習恐懼和應對恐懼,慢慢地積累一些生活經(jīng)驗,孩子才能對環(huán)境和周圍的事物有一個客觀的認識。
記得女兒7,8個大月時,有一天突然聽到身旁一個小哥哥手上的氣球爆炸,她被嚇得面色發(fā)紫,哭了很久。如今,她有時在街上看到商店門口掛著的氣球突然爆炸,雖然一開始會被嚇一跳,大人們也被嚇了一跳,但當她意識到是氣球發(fā)出的聲音時,她反而自己拍了拍胸脯,喃喃地說:“嚇屎了,氣球壞蛋!”因為她知道,氣球雖然響聲大,但是不危險。
?面對經(jīng)常莫名其妙害怕的小朋友,父母怎么辦?
1、不要恐嚇,否則孩子真會得“膽小病”
我們很多家庭常常為了方便而恐嚇孩子,這是溝通的六個“陷阱”之一,這個說法出自我的新書《心理咨詢師媽媽的科學育兒法》。例如,小孩剛?cè)胗變簣@時,有孩子因為分離焦慮而不肯上學,這時有些媽媽便恐嚇孩子:“你再不進去,我就不要你了”;當孩子在商場玩玩具不愿離開,有些爸爸會恐嚇孩子:“你再不走,我就把你賣給玩具店的阿姨了”……這時,孩子們會哭鬧得更厲害。隨著時間的推移,你似乎會覺得這些孩子比同齡孩子更膽小。為什么會這樣?
父母的恐嚇行為,讓孩子大腦的杏仁核更“發(fā)達”了。精神病學家Bessel van der Kolk曾經(jīng)在創(chuàng)傷應激雜志說過,高壓的成長環(huán)境,會導致孩子杏仁核對事物誤判。簡言之,就是孩子會對恐懼敏感,即使那些看起來不怎么害怕的事情,也會輕易地讓孩子感覺害怕。我們常見有一些孩子,當家長或老師稍微嚴肅地跟他們說話,這些孩子便立即很緊張,雖然對其他孩子來說是很正常的說話語氣。所以,父母平時別恐嚇孩子,孩子被嚇多了,真會得“膽小病”。
2、把客觀事實告訴孩子
???????
有一個小女孩跟媽媽說:“媽媽,我今天看到一個魔鬼,小K說魔鬼會在晚上來找我,我很害怕……”經(jīng)常也有父母留言說,他們的孩子因為聽到一件恐怖的事情或想象到恐怖的場景而感覺害怕,晚上更是不敢一個人睡覺。這時,爸媽需要客觀地告訴他們:“魔鬼不存在,不是真的。”當然,孩子們不會那么輕易被說服,這與他們的心智不夠成熟有關(guān)。這時,爸媽可以適當陪一陪孩子,晚上還可以開一盞暗暗的燈,幫助孩子睡得放心一些。但爸媽需要告訴孩子:“爸媽陪你睡,并不是爸媽覺得魔鬼是真的……”隨著心智成長,孩子會慢慢接受一些事實——有些害怕是不必要的。
除此之外,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為了保護孩子,也需要適當?shù)刈尯⒆訉δ承〇|西心存敬畏。比如滾燙的開水、電源插頭、煤氣爐等。父母平時可以適當讓孩子認識“危險”,比如摸一摸熱水壺,讓孩子感覺和認識“燙”,最后適當做經(jīng)驗總結(jié):“你看,冒煙的開水是會燙傷皮膚的,當水還在冒煙時,是不能喝,也不能玩的。”當孩子對潛在的危險事物存在敬畏感時,就能更好地保護好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