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07-17 來源:紅纓教育 作者:客戶中心 點擊:次
如果家有兩歲多的孩子,比較調(diào)皮難弄,媽媽就會在心里默念:等到再大點,就好了。而真的等到三歲的時候,才發(fā)現(xiàn)事實并不是如此。三歲多的孩子因為語言能力的提升,可能突然冒出來的語言也很具有“殺傷力”。朋友小蕊剛好就有這樣的經(jīng)歷。
到了三歲的時候,孩子可能經(jīng)歷一個“詛咒敏感期”,在這個階段,很多孩子可能會喜歡用一些大人感覺很具有語言暴力傾向的詞,比如:臭粑粑、壞蛋、或者是死一類的詞語,含蓄一點的可能還會說:讓垃圾車把你裝走吧,這一類的話語。碰到這樣的情況,媽媽不同的態(tài)度對孩子影響很大:
冷處理的辦法,讓孩子自己失去興趣
如果孩子剛好處在這個詛咒敏感期,育兒專家普遍認為,最正確的處理辦法應該是家長要保持淡定,采取冷處理的辦法, 讓孩子自己喪失說的興趣。
如果家里沒有人說過這樣的“詛咒”話語,而孩子學會說,可能是跟電視學的,或者是在幼兒園聽到學的小朋友說起來這樣的話語感覺到好奇。對于孩子來說,因為不知道具體的意思,只是覺得這次詞語好像具有威力,所以想著嘗試用用看。如果家長的反應很冷淡,孩子自己就喪失了興趣。
而上文朋友小蕊,在遇到這樣的情況時,并沒有大發(fā)雷霆,只是采用類比的方法,讓孩子知道這些語言代表著什么。不好的東西,孩子一般也不會吸收的,逐漸就喪失了興趣。
媽媽大發(fā)脾氣,可能還更能激起孩子的興趣
???????
而如果是對于孩子的這個情況一點都不了解,媽媽在聽到的時候感覺很不能忍受,所以就很生氣得打了孩子一頓。對于孩子來說,知道了這些語言的威力,反而加深了印象。等到下一次,反而更想用一下這樣的詞語來挑戰(zhàn)一下家長的忍耐度,反而對孩子更不好。
當然,媽媽在遇到這樣的問題的時候,還要找到語言的來源,如果是來源于動畫片,就要避免給孩子看此種類型的動畫片;如果是跟幼兒園里的小朋友學的,家長不妨給老師提醒一下,多多引導孩子。
面對孩子的“不良行為”,媽媽的做法很重要,無論遇到什么,保持淡定,真得很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