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08-08 來源:紅纓教育 作者:客戶中心 點擊:次
在孩子集體活動的場所,總能看到一兩個孤獨的、不太合群的身影。旁邊小伙伴們嬉笑打鬧的聲音越大,這幾個孩子就顯得越可憐。
父母們都不希望孩子被打上孤僻、不合群的標簽,但總覺得內向是性格特質,很難幫助孩子改變。
那么,有沒有什么辦法可以幫助孩子更快融入集體,在集體中找到歸屬感和價值感呢?
01
為什么孩子不喜歡和小朋友一起玩
進入童年期的孩子,內心中社交需求開始增加,但還不會具體交朋友的方法。
這就容易產生一個矛盾,有時候父母的目的性太強,太想解決孩子不交朋友的問題,表現得過于強勢,這不僅沒有幫到孩子,還會給孩子很多壓力。
孩子出現問題后,父母只想解決問題,沒有仔細詢問事情的原因,沒有接納孩子的感受。這會導致孩子手足無措,抗拒融入集體。
除了孩子不會交朋友的方法之外,還有什么原因,可能導致孩子不跟小伙伴一起玩呢?
◆害怕別的小朋友不喜歡自己;
這可能與父母的教育方式有關,有可能父母在日常生活中會拿他跟別的小朋友進行比較,導致孩子比較敏感。
◆害怕別人搶走自己的玩具;
父母有時礙于面子,或者認為分享是美德,便強迫孩子分享玩具。但需要明白:兩個人一起玩不代表要搶玩具,而是可以做一個人無法完成的游戲,這才是一起玩的重要性。
◆性格害羞;
有時孩子剛一開口邀請,對面的小朋友就跑了,這導致孩子不敢再進行邀請。
這時要跟孩子說明原因,比如那個小朋友只是沒聽見,不是不跟你玩,然后再鼓勵孩子去邀請別人,千萬不要因此批評孩子。
02
幾種不同交往類型的兒童
按照兒童不同交往類型的心理特征,可以劃分下列幾種類型。父母們可以來看看,自己的孩子屬于哪種類型。
◆受歡迎兒童:
他們情緒穩(wěn)定,反應敏捷,活動的強度和速度適中,在交往中更加積極主動。
◆被拒絕型兒童:
這些孩子情緒不太穩(wěn)定,愛沖動,注意力易分散,堅持性差。他們喜歡和小伙伴交往,卻不會交往。
在與同伴的交往中活躍,主動,但經常采取不友好的交往方式,如搶玩具、推打小朋友等。
◆被忽視型兒童:
與其他孩子不同,這些孩子不大喜歡與他人交往,他們平時很安靜,常常獨處,在交往中表現出退縮和畏懼,很少表現出主動,友好的行為,也很少表現出不友好、攻擊性的行為。
◆矛盾型兒童:
那些被某些同伴喜愛,同時又被另一些同伴討厭,也稱“有爭議的兒童”。這些孩子一方面能力較強,性格較活躍,能領導大家做游戲,另一方面有時候會壓制同伴,行為具有破壞性。
03
孩子與小朋友產生沖突怎么辦
當孩子在團體中,與其他小朋友產生沖突時,我們直接找家長、老師理論都不可取。
◆情況A——孩子沒有主動與父母交流:
五歲的孩子,如果他沒有主動提及自己的沖突事件,一定有自己的原因。正確的做法如下:
■隨意自然地與孩子了解事件發(fā)生的過程;
如果只是孩子們之間的瘋鬧,我們跟著開心一下就好;如果孩子自己也有犯錯的地方,我們一起分析。
■表達自己的態(tài)度;
希望孩子在幼兒園遇到任何問題都來和爸媽聊,需要幫助也好,就是釋放情緒也好,爸媽最想知道的就是他的情況。并且詢問孩子需要什么幫助。
◆情況B——孩子回家主動提出的:
這時孩子有自己的情緒,或者生氣、委屈,或者需要支持。
■接納孩子的情緒,了解事情發(fā)生的過程:在描述中發(fā)現問題,并且和孩子一起找到解決方法。
■感謝孩主動與自己交流:這是你們之間的信任,并且支持孩子使用所提供的方法。
■和老師聯系,目的是了解情況:孩子之間發(fā)生什么了,自己的孩子和其他同學關系如何,老師有什么建議。有什么地方是需要父母在家庭中注意。
■繼續(xù)觀察孩子的情況:在接下來的日子里,是否會和這個孩子再次發(fā)生沖突,如果是,還是需要和老師聯系。
???????
04
幾個簡單的場景示范
父母們需要明白一點——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的磕磕碰碰,是最重要的成長機會,所有的社交能力都是在矛盾沖突中鍛煉出來的。
我們“替代孩子解決問題”,并不能讓孩子真正獲得什么,把“孩子遇到的機會”變成了“爸媽們斗智斗勇的機會”才是最糟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