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脾虛呢?
脾虛就是身體吸收、運化食物的功能出問題了。實際上主要跟我們身體正氣不足有關,它會引起營養(yǎng)無法吸收,最終正氣不足。
二、脾虛的表現(xiàn)
“脾虛的孩子有哪些表現(xiàn)”消化不好,愛積食,臉色黃,流口水,盜汗,膽小,地圖舌,肉松軟,睡著出汗,痰咳,膽小粘人愛哭,抵抗力差愛生病,不吃飯?zhí)羰?,?jīng)常腹瀉,皮膚病(濕疹),微量元素缺乏,趴著睡,貧血營養(yǎng)不良,頭發(fā)黃稀疏,睡覺眼睛不合實,這些都是脾虛表現(xiàn),家長如果發(fā)現(xiàn)有此類癥狀應及時調(diào)理。
舌淡有齒齦、苔白、口淡、大便稀、懶動等, 多為脾虛寒濕引起的食欲不振。
三、脾虛會出現(xiàn)什么問題呢
? 營養(yǎng)吸收會少,沒法運輸?shù)饺?
? 四肢秉受的營養(yǎng)不足,所以四肢會無力,肌肉會消瘦,因為脾主四肢、主肌肉;
? 人的肺氣會弱,因為“脾土生肺金”,肺氣的來源是脾胃之氣生發(fā)的。而“肺主皮毛”,那么人體體表的這些防衛(wèi)系統(tǒng)——皮毛功能就會弱,出現(xiàn)頭發(fā)沒有光澤、掉發(fā)、皮膚干黃等癥狀。
四、脾虛調(diào)理的方法
脾虛的孩子吃的不多也容易積食。容易腹脹腹瀉,甚至常常能在大便中看見不消化的食物。這種寶寶一般都脾虛,消化能力差,脾胃運化功能不好,體型一般偏瘦。這時,不能給他們大魚大肉的補。對于他們來說,清淡飲食+七分飽就是最好的補藥。飲食應該以五谷為養(yǎng),蔬菜為輔,水果肉類少量不宜過多。吃得少沒關系,只要吃進去的能吸收,孩子的體質(zhì)就會慢慢強壯起來。
五、胃虛是什么呢?
胃虛是人受納食物的功能有問題。比如你吃了東西馬上胃就脹,也就是吃不下去了,不能消化了,嘔吐、嘔酸水等等,這都是胃虛、胃氣上逆的表現(xiàn)。
六、什么是脾胃不和呢?
脾和胃本來是相表里的(互為表里的還有肝和膽、心和小腸、肺和大腸、腎和膀胱)。脾胃不和就是脾胃兩個不能合作了,本來一個管接受的,另一個是幫助吸收的,但是如果能接受不能吸收,不能運化,不能向全身輸動,就是脾胃不和。
? 胃強脾弱
如果脾胃不和了,比如說胃強脾弱,胃亢進,胃口特別好,特別能吃,但是吃了不吸收,不能運化——脾弱了,吃了就腹瀉或者吃了以后肚子越來越脹,這就是胃強脾弱。
? 肝脾不和
脾胃不和通常還指脾胃與其他臟腑之間不能協(xié)調(diào),比如肝氣不舒、情緒不好也會引起脾胃不和,嚴格地說,這種脾胃不和叫做肝脾不和。
? 水土不服
還有一種情況,是脾胃與外界不合。比如說你突然到了一個地方,水土不服,吃了什么東西,喝了比較硬的水,之后就鬧肚子,這也叫脾胃不和。
七、什么是積食呢?
積食是脾胃虛弱里的一個類型。積食會引起脾胃虛弱,脾胃虛弱又會引起積食,它們之間是互為因果的。
積食,有的是積在胃,就是吃東西多了,導致胃堵了。比如說孩子吃雞腿,一下吃了三個,接下來不想吃別的了,有時甚至會往上嘔酸水。
八、 那么積在脾是什么意思呢?
當積食長期地積在胃后沒有被消除,慢慢地脾就被傷掉了,會給孩子帶來更嚴重的危害。
如果積在胃里,可能吃點山楂之類的就消掉了,沒事了。但是當積在脾以后,脾的功能被傷了,這是經(jīng)過一個長期過程形成的,是積食發(fā)展到后來的更嚴重后果。
積食到了這步,孩子總愛腹瀉,或者經(jīng)常大便干燥——大便前邊是硬的,后邊是軟的,不成型;吃一點東西肚子就愛脹,嚴重的孩子肚子會脹得像球一樣。這樣的孩子看上去四肢比較消瘦,這是因為肌肉缺乏營養(yǎng)來源了,然后會沒有力氣,經(jīng)常出汗、氣喘等等。都是因為脾功能受傷了,運化不了食物,全部堵在那了。
脾積是長期形成的,因為胃積一兩次,是不會導致身體狀況改變的。如果脾傷了以后,積在脾的表現(xiàn)可能沒有積在胃那么明顯。如果積在胃,會出現(xiàn)一些比較突出的癥狀,比如口中味道大、突然食欲不振,甚至嘔吐酸水未消化食物等。
積在脾,卻往往是慢性的過程,在不知不覺中,慢慢開始變得虛弱,正氣不足。因為不是突然出現(xiàn)的,往往沒有胃積那么明顯,但脾積傷害孩子會更嚴重一些,調(diào)理的時間也會比積在胃的調(diào)理時間更長。
九、這三者之間的區(qū)別和關系
總的說來,脾虛、積食、脾胃不和對孩子身心的影響都比較大。一般來講,在孩子身上出現(xiàn)的毛病,由積食引起的多,最后會導致脾胃不和、脾虛。
如果孩子脾虛,家長一定要特別予以重視。因為脾虛已經(jīng)是進入一種慢性疾病的狀態(tài)了,而普通的積食多是急癥,只要一消,可能第二天就好了。但脾虛不會是今天補,明天就好的,它要一點一點地調(diào)養(yǎng)。
分清楚這三者之間的差別和關系,對我們?nèi)绾握{(diào)理好孩子的身體有很重要的意義。家長只有能夠清楚分辨孩子處于什么狀態(tài),才能對癥及時調(diào)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