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目的
早期發(fā)現聽力損失,及時進行聽覺語言干預及康復,保護和促進兒童的聽覺和語言發(fā)育,減少兒童聽力和語言殘疾,提高兒童健康水平。
二、服務對象
園(所)內全體兒童,其中具有聽力損失高危因素的兒童作為重點管理對象(見附件 1)。
三、內容與方法
(一)篩查工具與環(huán)境
1. 篩查設備:選用符合兒童聽力篩查設備技術參數要求的便攜式聽覺評估儀。有條件的單位可配備篩查型耳聲發(fā)射儀用于日常聽力篩查。各參數指標見附件 2。
2. 篩查環(huán)境:室內陳設簡單,周圍墻壁無鏡子;室內本底噪聲≤ 45dB(A),必要時做隔音處理。
(二)篩查內容及方法
1. 篩查時間:
聽力篩查選擇在 1~6 歲各階段每年進行一次。
2. 篩查方法:
篩查前應常規(guī)進行兒童耳外觀的檢查。檢查內容包括觀察有無外耳道畸形,外耳道是
否通暢,有無叮嚀阻塞、異常分泌物、外耳濕疹等。如有異常,需經耳科專業(yè)處理后再行測查。
聽力篩查前,必須先調校好聽覺評估儀,保證儀器處于正常工作狀態(tài)。篩查中首選插入式耳機給聲模式,可分別評估左耳和右耳聽力狀況。對無法配合的小齡兒童可選擇揚聲器給聲,這時篩查結果僅代表較好一耳的聽力水平。各年齡段具體篩查方法如下:
(1) 1 歲~ 2 歲 11 月
分別選擇 2kHz 和 4kHz,聲音強度 55dBHL 的囀音作為刺激聲。兒童可由母親抱在懷里或抱坐在膝上,檢查者一手拿玩具適當吸引小兒,另一手持聽覺評估儀避開小兒的視線,在一側耳側后方給聲,觀察給聲后小兒的聽覺反應。如聽見聲音后小兒眼睛或頭轉向聲源,或停下原有動作安靜下來專注傾聽,視為正常的聽覺反應出現。2 個頻率分別測試 3 次,其中 2 次給聲后均有反應即為篩查通過。2 歲以上稍大幼兒可先嘗試佩戴耳機左右耳分別給聲(囀音變純音,其它不變)。
(2) 3~6 歲
該年齡段兒童一般采用游戲測聽法(如聽聲移物)進行聽力篩查。為便于交流,測
試者與兒童并排而坐。測試者手持的聽覺評估儀置于兒童視野以外。測試前在兒童面前放置插入式玩具,示范性地示意其聽到聲音就插入一個珠子,確定兒童理解游戲方式并能配合完成。選擇插入式耳機進行聽力篩查,測試音為純音,給聲強度為 40dBHL,依次測試1kHz、2kHz、4kHz,每個頻率分別測試 3 次,其中 2 次給聲后有反應即為該側耳該頻率通過,左右耳所有頻率均通過視為本次聽力篩查通過。也可采用請被試兒童聽見聲音后舉手示意的方式進行測聽。
(三)記錄要求
在“0~6 歲兒童定期體檢記錄”的聽力篩查欄中劃“√”表示通過,“×”表示未通
過。3 歲以下采用揚聲器給聲測試時“通過”記錄為“√/√”,“未通過”記錄為“×/×”。3 歲以上耳機給聲測試時注意左耳結果記錄在前,右耳在后,中間以“/”隔開。
如“左耳通過,右耳未通過”記為“√/×”。
(四)管理
1. 聽力篩查結束后,在規(guī)定時間內將結果錄入婦幼信息系統中的“嬰幼兒及學齡前兒童聽力篩查”模塊,定期進行數據的質量控制,按要求匯總上報。保證錄入數據的準確性和完整性。
2. 及時通知聽力篩查未通過兒童的家長持“兒童聽力篩查報告單”(見附件 3)帶兒童轉診到聽力障礙診治機構進行聽力診斷檢測。
3. 追訪聽力篩查未通過兒童的聽力診斷結果,并將診斷單位、診斷結果(ABR 或行為測聽左、右耳測試結果)以及診斷時間抄寫在留存的兒童聽力篩查報告單背面。同時將追訪過程及結果錄入婦幼信息系統中的“嬰幼兒及學齡前兒童聽力篩查追訪” 模塊。凡有一耳聽力診斷結果滿足按聽覺腦干測聽(ABR)結果 >30dBnHL 或按行為測聽結果以
0.5KHz、1KHz、2KHz、4KHz 四個頻率的平均值計算,>25dBHL 者,應隨同年報一起上報“兒童聽力篩查報告單”,并在“兒童保健記錄”的首頁疾病一欄中標明“聽力診斷結果已上報”及“上報時間”(年月)。
4. 填寫“五官保健統計表”。
(五)預防措施
1. 按時進行免疫接種,預防腦膜炎、腮腺炎等傳染性疾病。
積極治療中耳炎;避免頭部外傷;慎用耳毒性藥物;遠離噪聲環(huán)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