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用什么方法能使冰最快地變成水?
答:去掉兩點水
很顯然這個答案超出人們一般的想象。
在生活中,成年人總是會用一種思維方式來思考問題。長此以往,會陷入一種思維定勢,而發(fā)散思維可以幫助我們轉換一種思維方式,解決以常規(guī)思維無法思考出的問題。
德國著名的哲學家黑格爾說過:“創(chuàng)造性思維需要有豐富的想象。”
3-6歲的幼兒正處于大腦發(fā)育的黃金時期,想象力也非常豐富,針對性的思維引導會為他們奠定思考問題的能力。同時《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中指明,要培養(yǎng)孩子的科學能力,就要充分發(fā)揮其思維邏輯能力,引導幼兒主動思考,而不是灌輸和強行訓練。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后天的教育與訓練對思維能力的影響更大、更深。那我們在平常教育中要把握以下幾個思維訓練的原則:
一、讓孩子充分發(fā)揮想象力
【場景一】
幼兒園老師給小朋友們出了一道非常有趣的題目“石頭都有哪些用處?”,讓小朋友們盡可能地發(fā)揮想象力,答案也是千奇百怪。
有的小朋友說石頭可以搭房子、可以腌菜、可以墊在腳下踩。還有的小朋友想到石頭可以雕刻成畫。有一位小朋友的回答很有意思,他說石頭可以用來打壞人。
從發(fā)散性思維的角度來看,這位小朋友的回答應該得高分,因為他把石頭和武器聯系在一起了。
作為教育者我們不要給孩子一個“唯一的答案”、“絕對的答案”,要善于從生活中捕捉那些能激發(fā)孩子們創(chuàng)造欲望、為他們提供充分發(fā)揮想象力的空間與契機,讓他們也有機會“異想天開”。要知道,奇思妙想是產生創(chuàng)造力的不竭源泉。
【訓練方法】
經常追問然后呢?引導孩子用因為……所以,如果……那么等句式造句,啟發(fā)他們多用腦多思考。利用“一物多用”讓孩子思考的過程盡可能地發(fā)散。
二、打破常規(guī)、弱化思維定勢
法國生物學家貝爾納說過:“妨礙學習的最大障礙,并不是未知的東西,而是已知的東西”。
【場景二】
一位老師在黑板上畫了一個圓圈,問在座學生這是什么?其中大學生回答很一致:“這是一個圓。”而幼兒園的小朋友則給出了各種各樣的答案:“太陽”、“雞蛋”、“皮球”、“鏡子”……可謂五花八門。
思維定勢能使孩子在處理熟悉的問題時駕輕就熟,得心應手,并使問題圓滿解決,所以用來應付現在的考試相當有效。
但在需要開拓創(chuàng)新時,思維定勢就會變成“思維枷鎖”,阻礙新思維、新方法的構建,也阻礙新知識的吸收。因此,首先要鼓勵孩子的“創(chuàng)”,如果把“創(chuàng)”扼殺在搖籃里,何談還有“造”呢?
【訓練方法】
根據孩子年齡和理解的知識水平,設計有意思的腦筋急轉彎讓孩子們開動腦筋,找到更加有意思的答案。
三、鼓勵孩子大膽質疑
質疑常常是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的突破口。孟子說:“盡信書不如無書”。
書本上的東西,不一定都是對的。真理有其絕對性,又有其相對性,任何一篇文章都有其可推敲之處,要鼓勵孩子大膽懷疑書本,引導孩子發(fā)表獨特見解,這是提升孩子創(chuàng)新能力的重要一環(huán)。
孩子的想象力是其學習和創(chuàng)造的動力之源,具備想象力的孩子才敢于質疑。作為教育者,絕對不能有意無意地扼殺學生的想象力。
在學習過程中,如果孩子能對教材難以理解的內容提出質疑,或者對某種觀點有不同的看法,這說明他們勤于思考,敢于提出問題,我們應該鼓勵孩子敢于質疑,開動大腦的這種意識。
【訓練方法】
多用反問式的提問方法來培養(yǎng)孩子的質疑能力。
四、學會反向思維
反向思維也叫逆向思維。它是朝著與認識事物相反的方向去思考問題,從而提出不同凡響的超常見解的思維方式。
反向思維不受舊觀念束縛,積極突破常規(guī),標新立異,表現出積極探索的創(chuàng)造性。其次,反向思維不滿足于“人云亦云”,不迷戀于傳統看法。但是反向思維并不違背生活實際。
【場景三】
孩子不愿意做爸爸留的課外作業(yè),于是爸爸靈機一動說:兒子,我來做作業(yè),你來檢查如何?孩子高興的答應了,并且把爸爸的“作業(yè)”認真的檢查了一遍,還列出算式給爸爸講解了一遍。只是他可能不明白為什么爸爸所有作業(yè)都做錯了。
【訓練方法】
巧妙轉換角色,后退一步,有時候是另一種前進。
孩子培養(yǎng)發(fā)散性思維的首要重點,就是要讓孩子自由,讓孩子身心自由,充分發(fā)揮自己本身的想象力、探索力以及創(chuàng)造力。
這樣孩子的想法才會天馬行空,各種各樣。老師們經常會觀察孩子,細心觀察孩子的同時會得到許許多多非常有意思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