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樣的家庭,能給孩子帶來最好的教育?
清華附小校長竇桂梅給出了她與眾不同的答案:“一個孩子的成長,需要糖,也需要鈣,同時需要鹽。”
“糖是關(guān)愛、鼓勵,鈣是自強自立,鹽是直面挫折苦難,這三樣?xùn)|西在教育中一個都不能少。”
深以為然。
在家庭教育的這口大鍋里,我們要懂得合理有序放糖、鹽、鈣、“湯”才會營養(yǎng)全面,孩子才會成為一個溫暖有愛、富有擔當、勇敢堅強的人。
先放“糖”,順應(yīng)孩子的天性
專家指出,甜的食物能滿足大腦對能量的需求,能讓人心情愉悅。每個孩子天生都是愛“糖”的,當小小的舌尖觸碰到那一抹甜,總能手舞足蹈,神情雀躍。
家庭教育中的“糖”,就是父母的關(guān)愛和鼓勵,它像節(jié)日的巧克力,充滿著甜蜜溫馨,能讓孩子放松身心,找回自己的天性。只要父母舍得用欣賞和鼓勵的言語,編織成甜蜜的愛,只要父母愿意用溫暖和包容的深情,陪孩子走過長長的童年、少年甚至青年時光,孩子自然會充滿信心,在前行路上遇見最美好的自己。
加點“鹽”,教孩子面對生活的挫折
有位哲學(xué)家說過:“磨難,苦難,掙扎,這是成長的過程。”在教育這口大鍋里,要想孩子成長得豐富多元,自然也少不了“鹽”這個至關(guān)重要的調(diào)料。給孩子的教育里加點“鹽”,就是要讓他們明白,生活并不總是一帆風(fēng)順,不可避免地會遇到各種困難和挑戰(zhàn)。
一個小男孩從小跟隨母親到青島打拼。冬日的夜晚寒風(fēng)蕭瑟,人們都在溫暖的家里享受閑暇時光,他和媽媽的烤地瓜攤卻開始了一天中最忙碌的時刻。媽媽忙著烤地瓜時,男孩就趴在垃圾筒上認真地寫作業(yè)。
這位媽媽用自己的行為給孩子熬了一碗濃濃的加“鹽”的湯。那些咸味混合著生活的苦澀,讓孩子懂得了堅強。
成長的過程,本來就是一個不斷摔倒再爬起來的過程。每一個人都可以從挫折中學(xué)到一定的知識、經(jīng)驗和勇氣,得到最豐厚的戰(zhàn)利品。
所以,即使再愛孩子,我們也要在他們的成長路上撒下一把“鹽”,不刻意規(guī)避生活的“不容易”,讓孩子提前有切膚之痛,才不會在遭遇挫折時一蹶不振。
補補“鈣”,讓孩子自強自立
有句話說得很好:“父母真正成功的愛,就是讓孩子盡早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從你的生命中分離出去,這種分離越早,你就越成功。”讓孩子成為一個獨立的個體面對生活,補“鈣”是家庭教育中必不可少的。
我們熟知的“狐貍法則”中,成年后的狐貍不能和父母在一起生活,它們必須獨立養(yǎng)活自己,一切都要靠自己。
浙江海寧10歲的小姑娘鄢張雅,父母都是海寧市中醫(yī)院的醫(yī)生,她是家中的獨生女,卻從不嬌氣。每天放學(xué)自己回家,還獨自去菜場買菜,回家做飯,等爸爸媽媽下班就有熱氣騰騰的飯菜吃。鄢張雅說得最多的一句話是:“讓我試試看,我一定行的。”
孩子的獨立與自立,與父母的培養(yǎng)分不開。恰如鄢張雅的媽媽所說:“要她成長,就要她獨立,這個過程是在我們的眼睛底下時刻關(guān)注著的。”不得不說,這位母親太睿智了!
父母學(xué)會適當?shù)胤攀?,讓孩子在生活中嘗試“自己來”,這就是給孩子最好的“補鈣”。
當孩子有了生命的尊嚴,就可以在無人撐傘的雨中奮力奔跑,拼命追求那個“最好的自己”。